體系起泡后性質的變化液體變成泡沫狀態,體系性質會發生一系列變化。泡沫的危害作用,都是起源于這些變化。
一、體積膨脹體系起泡后,體積膨脹很多。煮稀粥、牛奶時會溢鍋,就是因為起泡沫后體積膨脹所致。血液成為泡沫狀,體積膨脹3-4倍;(5-10%濃度的淀粉水溶液,充分發泡后,體積將膨脹5倍;肥皂等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液,充分發泡后,體積能夠膨脹10倍。發泡后引起體積膨脹,更大的危害是使體積超過容器限度,導致溢出。
二、相對密度降低隨著體積膨脹,體系的相對密度相應降低。鉆井泥漿的相對密度降低后,頂不住井中壓力,會造成井噴事故;濕法氣體吸收工藝中,吸收液相對密度降低后,易于發生“攔液”、降低了吸收塔的“泛點”。
三、使氣體在液體中停留時間廷長對氣體穿過液體,或由液體逸出的某些工藝,液體發泡導致氣體所要通過的路程增加,使得氣體在液體中的停留時間延長;同時,還使氣液接觸面積劇增。
四、體系中表面活性物發生離析未發生泡沫時,溶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質,會以三種狀態存在。其一,在液體表面形成定向吸附層;其二,在液體內呈溶解狀態均勻分布;其三,在液體內形成“膠束”。液體發泡后,新產生大量氣液界面,溶解狀及膠束狀的表面活性劑,會遷移到泡沫的氣液界面上,而脫離液相。隨著表層泡沫的破滅,排列在泡膜氣液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劑,就會凝結起來并可從體系中離析出去。起泡影響過濾操作,本來可以通過濾器的那部份液體,反而因起泡發生凝聚離析,不易過濾,甚至會產生堵塞濾器的現象。
五、易于發生霧沫夾帶氣流以較高的速度穿過液體時,如果液體成為泡沫狀,或液面上堆積一層泡沫,泡膜很容易被氣流吹成霧沫而帶走。如果液體不起泡,則不容易發生霧沫夾帶。